唰!”
王徵此話一出,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。
朱由檢想了想,也覺得王徵這才是穩成的做法。
“嘟嘟嘟。”
拿起桌案上的玉如意,朱由檢輕輕敲了敲桌案。
“諸卿,王卿所甚是有理,電報終究是新生之物,其長距離傳輸之穩定性、耐久性,尚未經過驗證,是得先架設一條試驗性質的線路,以檢驗電報的實用性,也好發現問題,加以改進完善。”
“陛下圣明!”
群臣齊齊起身施禮。
朱由檢壓了壓手,示意群臣坐下,然后繼續到:“索性,先架設一條自京城至新城固安的電報線路,兩地距離適中,且固安正在修建新城,往來訊息頻繁,正可檢驗電報實用之效。”
京城周邊,還真就固安最合適,距離上不遠不近,且相關文書、信息傳遞很是頻繁,用來檢驗電報機的實用性和其中的問題,再是恰當不過。
“陛下英明!”
眾臣再次躬身施禮。
朱由檢繼續吩咐道:“宋卿,此事仍由科學院牽頭,所需銀錢、物料,由工部支應,不得延誤。”
宋應星拱手道:“臣遵旨。”
朱由檢又看向兵部尚書李邦華:“李卿,兵部車駕司下,精于驛傳、機要文書之人,即刻遴選一批頭腦靈活、忠心可靠之人,前往科學院,學習電報之操作、維護乃至簡易故障排除。”
“待線路貫通,報務之職,便由他們承擔,同時,兵部要著手勘測地形,研究未來架設通往各地的,遠距離電報線路可能遇到的難題,預先做好規劃準備。”
李邦華精神一振,立刻大聲應道:“臣遵旨,臣回去后立刻挑選精干人手,絕不負陛下重托!”
電報說到底還是驛傳的一部分,將日常使用和維護納入兵部,也是應有之意,其他人自然已不會有什么意見。
嗯,除了郭允厚之外。
一應的事情安排妥當后,朱由檢最后強調道:“此乃國之利器,一切需秘密進行,尤其是編碼本,必須嚴格保密,學習操作之人,皆需查明身世,立下文書,具體章程,宋卿與李卿會同擬定,報朕御覽。”
“臣等遵旨!”
所有大臣齊聲應命。
等眾人各自回衙,立即開始著手準備架設京城到固安的線路。
這個時候就顯示出宋應星身兼數職的好處了,工部的各種物料,迅速到位,科學院下轄的工坊,也開始日夜不停地拉絲造線,碳化電線桿,制造相應的一些小部件。
當然,電報機還是得科學院的院士和生員們手搓。
這一大規模生產,問題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了。
首當其沖就是大漆的產量跟不上。
小規模的使用,那自是沒有什么問題,但大估摸使用大漆的話,莫說是有沒有那么多,就是有的話,那造價也著實太過高昂。
工部衙門。
營繕清吏司郎中馮巧,苦著臉對宋應星道:“部堂,按照方院士那邊的要求,工坊要生產出兩百里長的銅線,如果只是拉絲成線的話倒是沒有問題,但要全部裹上大漆,下官是決計做不到的。”